南卡羅來納州11月6日發生了一起實驗動物脫逃事件,涉及美國阿爾發基因公司(Alpha Genesis, AGI)一批恆河猴的集體逃脫。由於一位新任員工未能關好籠舍的門,43隻實驗猴一度全數外逃。經過五天搜索,僅有30隻被找回,13隻仍未歸隊,動物保護組織隨即對此提出批評,要求政府介入調查公司管理失當的問題。

事件發生後,AGI立刻聯繫當地警局展開圍捕行動,包括利用食物引誘、設置安全陷阱及架設熱成像攝影機等方法,試圖不傷害逃逸的猴子。警方並呼籲當地居民保持門窗緊閉,以策安全。有目擊者稱,這些猴子在公司附近逗留、玩耍,似乎並未因突如其來的自由而受驚。

「猴群逃脫」的背後管理問題

AGI的管理問題並非首次引發爭議。根據報導,該公司自2014年以來多次發生靈長目動物脫逃事件,包括2014年26隻、2016年19隻及2018年10多隻猴子逃逸。多次事件的發生不僅引發管理疏忽的質疑,也讓動物保護組織「即刻停止剝削動物」(SAEN)頻繁向美國農業部投訴,要求對該公司展開更嚴格的管理。SAEN執行長布德基(Michael Budkie)表示:「讓40隻猴子脫逃,不僅影響動物安全,也將當地居民置於潛在風險中。」

根據報導,這些恆河猴原產於南亞,被用於疫苗、神經系統等重要醫學研究。由於基因相似性,靈長類動物常作為醫學實驗的高階對象,但同時也引發關於動物福利的倫理辯論。AGI執行長維斯特嘉(Greg Westergaard)強調,公司搜捕進展緩慢是因為努力保護動物免於受傷,並帶有幽默地表示希望這些猴子「基於自由意志回家」,以避免所有權爭議。

實驗動物的「所有權」問題

這些逃脫猴子的所有權或法律地位引發討論,尤其因為牠們來自南卡的「摩根島」,該島上目前約有4,000隻恆河猴,被政府選定作為實驗猴群的培養地。依照美國法律,野生動物的所有權屬於最後捕捉到牠的人,如果被視為野生動物,AGI可能喪失其所有權。

圖/實驗動物的「所有權」問題示意圖。非本案當事猴

動物權利與現代科學的平衡

靈長類動物的實驗不僅關乎醫學發展,更牽動動物權益的討論。近年來「3R原則」(替代、減量、精緻化)成為全球多國遵循的實驗倫理標準,致力於減少動物痛苦並在合理範疇內縮減實驗動物數量。然而,這樣的妥協仍未讓動保人士滿意,呼籲針對靈長類等基因相近的物種建立更高的保護標準。

AGI此次的脫逃事件再度引發對實驗動物管理的反思,或將促成更嚴格的動物管理法規,以確保實驗過程中的人道標準,同時減少對周邊環境的潛在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