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俄烏戰爭進入第1000天,局勢再度升級。烏克蘭於近日首次使用美國提供的ATACMS遠程飛彈,對俄羅斯境內的目標發動攻擊。此次攻擊瞄準的是位於布良斯克地區的俄羅斯設施,成功打擊後,俄羅斯當局證實了美製飛彈的使用。
在此背景下,俄羅斯總統普京於11月19日簽署法令,對核武使用條件進行修訂,顯示出俄羅斯在面對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的挑戰時,對核武威脅的態度更加強硬。根據新修訂的政策,任何針對俄羅斯的攻擊,若該攻擊得到擁有核武國家的支持或協助,都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聯合攻擊,並且會觸發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回應條件。這也意味著,無論是常規飛彈、無人機還是飛機的攻擊,都可能導致俄羅斯動用核武器進行反擊。

美國此前已同意向烏克蘭提供ATACMS飛彈,這些飛彈具有長程精確打擊能力,能夠有效打擊俄羅斯境內的重要軍事設施。此次攻擊標誌著烏克蘭在武器使用上進一步依賴西方國家的支援,也顯示出該國在反擊俄羅斯軍隊進攻過程中的新戰術。
普京簽署的法令進一步加劇了這場衝突的風險,核武使用門檻的降低可能讓國際社會對未來的局勢變化感到憂心。此次政策調整不僅凸顯了俄羅斯對西方援助的強烈反應,也使得俄羅斯在戰爭中的軍事策略更加不確定。隨著戰爭升級,世界各國擔心衝突可能會進一步擴大,並引發更多的國際關注。
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仍在繼續,然而,隨著俄方核政策的調整,未來俄烏戰爭的走向將更加難以預測。各方的外交及軍事反應,也將對全球安全格局產生深遠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