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蘋果最新推出的iPhone 16系列手機於9月13日開放預購,然而根據分析師郭明錤的推估,首週末的預購銷量約為3700萬支,較去年同期的iPhone 15系列下降約12.7%。其中,Pro機型的需求明顯低於預期,這主要歸因於兩個因素:人工智慧(AI)功能未能隨新機同步上線,以及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持續影響iPhone的需求。
郭明錤在其Medium平台文章中指出,根據最新的供應鏈調查和蘋果官網的預購數據,iPhone 16系列的首週末銷量顯著衰退,尤其是iPhone 16 Pro機型。該機型原本預計會因為全新的個人智慧系統Apple Intelligence而吸引大量消費者,但由於這項AI功能未能如期推出,導致需求不如預期。
此外,中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也對iPhone 16的需求造成影響。儘管iPhone 16 Plus和標準版機型的銷售量較去年有所增長,但對於整體出貨量的提振效果有限。
郭明錤進一步分析,雖然目前的預購銷售情況不理想,但短期內蘋果的供應鏈生產計畫應不會有太大變動。他認為,蘋果仍有機會透過後續的Apple Intelligence發布以及年底旺季的促銷活動(如歐美的聖誕節檔期和中國的雙11)來改善銷售表現。
在台灣市場方面,電信業者台灣大哥大和遠傳電信的網路門市預購數據顯示,iPhone 16 Pro Max在開放預購後5分鐘內即告額滿,消費者尤其青睞iPhone 16的粉紅色、iPhone 16 Pro的全新沙漠色鈦金屬,以及256GB容量的機型。
總結來看,如果Apple Intelligence的發布和後續促銷活動未能有效提振iPhone 16的出貨量,郭明錤預期蘋果可能在2025年採取更激進的產品策略,以應對需求的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