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在金融業中的應用日益普及,金融機構透過AI提升業務效率的趨勢已成為不可逆的現象。然而,如何有效監管金融機構的AI應用,成為了各國金融監管機關亟需面對的挑戰。

中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洪令家指出,面對AI技術的快速發展,未來監管機關必須具備AI技術知識,並能運用AI進行監管。他強調:「AI技術的成本高昂,這對監管機關將是一項重大考驗,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」
金融監管機關的角色不僅是被動地應對技術變革,更應積極採取措施以保持與金融機構的技術同步。永豐金數位科技長張天豪比喻說:「如果我是攻擊方,而監管機關是防守方,我使用最新的飛彈攻擊,而你只能用榔頭回應,這場戰鬥怎麼可能贏?」他強調,金融機構在應用AI技術時,監管機關應該具備同等的技術能力以進行有效的監管。
在國際上,已有監管機構開始運用AI技術進行監管。以新加坡金管局(MAS)為例,他們已經使用AI分析銀行的交易資訊,以判斷是否涉及洗錢或資助恐怖活動的交易;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(SEC)則透過AI監控上市公司財務數據,辨識潛在的詐欺或內線交易行為。
然而,相較於國外的進展,我國金管會在AI監管技術的應用上仍處於起步階段。雖然近年來隨著數位金融的發展,金管會已開始重視監理科技(SupTech)的運用,但在AI技術的應用方面仍顯不足。金管會檢查局官員表示,現階段金管會仍在蒐集資料和觀察AI技術的發展,因為目前的數據量尚不足以支持全面的AI應用。
為因應金融業運用AI的趨勢,金管會已公布「金融業運用人工智慧(AI)之核心原則及政策」,並提出八大配套措施。其中之一即是推動「利用AI技術發展監理科技」,實現「以AI監管AI」。這些配套措施還包括年底前提出更具體的AI應用指引,鼓勵金融業積極參與AI研發,並檢視相關法規,以建立完善的金融業AI應用法規環境。
金融業最關注的莫過於法規環境的健全性。金管會官員表示,針對機器人理財等新興業務可能面臨的監管問題,金管會將進行持續的檢討與調整,確保在AI技術快速演進的同時,法規能夠與時俱進,維護金融市場的公平與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