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灣區的就業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劇烈重組。一場全球危機不僅改變了生活方式,也悄悄改寫了舊金山職場的生態版圖。

根據《舊金山紀事報》報導,過去六年間,由疫情引發的封鎖、遠距工作普及、以及後續的裁員與復甦浪潮,重塑了各產業的需求方向。有些行業快速消失,有些職業則在逆境中異軍突起,成為搶手人才新寵。

Image
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,灣區的就業市場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劇烈重組。(圖/FREEPIK)

最新數據顯示,從2018年至2024年間,在舊金山-屋崙-海沃這一大都會區,醫療保健、科技與物流安全相關職位成長最為顯著。其中,醫療保健服務經理的職缺數量成長超過一倍,達到驚人的122%增幅;家庭健康與個人照護助理也增加了43%。這波成長除了反映人口高齡化趨勢,也凸顯疫情後大眾對心理與行為健康的重視。

Image
醫療領域需求強勁,成為灣區疫情後最穩定的就業支柱。(圖/FREEPIK)

加州就業發展廳前廳長伯尼克(Michael Bernick)分析指出,醫療產業的「帝國化擴張」仍在持續,尤其在行為醫療領域需求強勁,成為灣區疫情後最穩定的就業支柱。

除了醫療產業外,大卡車司機的職缺也出現大幅成長。過去幾年,東灣因應電商倉儲需求興起,物流相關職位快速釋出。該職類在灣區的增幅高達49%,遠高於全美平均15%的成長率。另一個受矚目的成長行業則是保安職位,隨著疫情期間商業空間空置與財產犯罪增加,企業對保全人力需求也相對提升。

但並非所有職業都在這波變動中受惠。秘書與行政助理的職位數量減少了38%,成為疫情後萎縮最劇烈的白領職類。隨著企業數位化、文書作業自動化,這類傳統職位正逐漸被科技取代。

Image
受創最深的,仍是以人流為生的餐飲服務業。即便疫情已過,但許多餐館仍未恢復至疫前水平。(圖/FREEPIK)

受創最深的,仍是以人流為生的餐飲服務業。即便疫情已過,但許多餐館仍未恢復至疫前水平。洗碗工人數下滑32.6%、服務生減少29%、廚師人數也減少了16%。相比之下,全美在這些職類上僅出現小幅波動,灣區的衰退幅度顯得特別明顯。

專家認為,這與舊金山市中心人流未完全恢復、遠距辦公常態化、治安與通膨問題共同影響了民眾的外出消費意願有關。

六年疫情,改變的不只是防疫習慣,更重塑了整座城市的職業結構。**在這波「工作重洗牌」的浪潮中,有些人正在轉行,有些產業則正迎來人才爭奪戰。無論是從醫療到物流,還是從街頭安全到企業辦公,灣區的就業地圖,正在默默地重畫。

4 月 17,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