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連日高溫讓人頻頻補水消暑,但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,千萬別飲用長時間在太陽下曝曬的塑膠瓶裝水,否則恐將健康置於風險之中。
黃醫師指出,塑膠瓶(PET或聚碳酸酯)在高溫下分子結構會鬆動,釋放出雙酚A(BPA)與其他化學物質。BPA屬於內分泌干擾物,長期接觸與肥胖、第二型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冠心病甚至男性精子品質下降、女性排卵受影響有關,孕婦若暴露過多,更可能影響胎兒腦部與行為發展。
他舉例,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曾邀請77名大學生參與試驗,先用不鏽鋼瓶飲用一週,再改用聚碳酸酯瓶裝的冷飲一週。結果顯示,改用塑膠瓶後,尿液中的BPA濃度從1.2 μg/g creatinine升至2.0,增幅高達69%。這是首次以人體試驗證明,聚碳酸酯瓶確實會明顯提高體內BPA含量。
至於PET瓶雖然在高溫下釋放危險物質的研究證據仍有限,但已有文獻指出潛在可能性,因此同樣不宜掉以輕心。

(圖/示意圖)
黃醫師提醒,夏季要避免喝到「塑膠水」,可採取以下幾點措施:
- 勿將瓶裝水長時間放在車內或戶外曝曬。
- 改用玻璃瓶或不鏽鋼水瓶盛裝飲用水。
- 購買標示「BPA-Free」的水瓶產品。
- 一次性寶特瓶勿重複裝熱水。
「守住每一口水的安全,就是守住健康的第一步。」他強調,補水固然重要,但飲水安全更不可忽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