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本汽車製造商 日產(Nissan) 宣布,其最新一代 全固態電池(All-Solid-State Battery, ASSB) 原型已達商業化標準,能量密度提升兩倍、充電時間縮短至 30 分鐘,預計將於 2028 財年 開始量產。這項突破性技術有望讓電動車續航力翻倍、充電效率大幅提升,被視為日產在電動化競賽中重新奪回主導權的重要一步。
固態電池因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佳,一直被視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「終極解方」。相較傳統鋰離子電池,固態電池在相同體積下可儲存約兩倍能量,並能在高溫環境中穩定運作,降低熱失控風險。日產指出,未來導入後,電動車可在 30 分鐘內完成充電,為消費者帶來更便捷的使用體驗。
此次技術突破的關鍵,來自日產與美國新創公司 LiCAP Technologies 的合作。該公司擁有領先的「乾式電極(Dry Electrode)」製程技術,可省去傳統濕式電極所需的溶劑與烘乾步驟,減少能耗與成本,並提升離子傳導效率。日產自今年起已啟動試產線,致力於建立從電芯到整體電池包的量產體系,為後續商業化鋪路。

為提高市場競爭力,日產設定了 每千瓦時 75 美元(約新台幣 2,437 元)的成本目標,較目前全球平均價格低約 30%。該公司計劃先將固態電池應用於高階電動車及皮卡車型,以兼顧續航與載重需求。不過,業界分析指出,日產要撼動目前由中國企業主導的市場仍具挑戰。根據 SNE Research 統計,2025 年前 8 個月,中國 寧德時代(CATL) 與 比亞迪(BYD) 兩大電池巨頭已攫取全球近 70% 市佔,且雙方均計劃於 2027 年推出全固態電池產品。
除日產外,其他國際車廠也正加速投入固態電池研發。豐田(Toyota) 與 出光興產 合作,預定 2027 財年量產;本田(Honda) 亦投資 430 億日圓建置試驗產線,目標於 2020 年代後期實現量產。歐美與中國車廠同樣競逐此技術,美國 Volkswagen 支持的新創 QuantumScape 預計 2026 年啟動量產,中國 上汽集團 今年已推出全球首款量產「半固態電池」電動車 MG4。隨著各國加速布局,全球電池技術競賽勢必進入新一輪白熱化階段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