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nrecognizable woman carrying glass water mouth
營養師高敏敏提醒,正確的喝水方式不僅關乎解渴,更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。(圖/示意圖)

你每天有喝足夠的水,卻仍常感覺口乾、疲倦?小心不是水喝得不夠,而是喝錯了方式。營養師高敏敏近日在其臉書專頁發文指出,多數人經常忽略「正確喝水」的重要性,若養成錯誤飲水習慣,反而可能讓身體長期處於隱性缺水狀態,進而引發代謝異常、腎臟負擔甚至心血管風險。

高敏敏在貼文中整理出10項常見「喝水地雷」,提醒民眾:「有喝水,不代表喝對水。錯誤的喝水方式不但無法解渴,還可能對健康造成反效果。」

常見十項錯誤喝水習慣,包括:

547965436 18524427154030957 8134434179279944356 n
高敏敏在貼文中整理出10項常見「喝水地雷」。(圖/翻攝自高敏敏 營養師臉書專頁)
  1. 喝太少卻沒發現:每日飲水不足1000c.c,可能導致代謝變慢、精神不濟、甚至增加泌尿道感染或結石風險。建議每日飲水量應達體重的3%~4%,並分次慢慢補充。
  2. 喝太多以為更健康:水喝太多會稀釋電解質,造成低鈉血症、腎臟負擔加重。建議每日補水不超過體重的4%。
  3. 身體應限水卻強灌水:心臟病、腎衰竭或洗腎患者若喝水過多,恐引發肺水腫等急性併發症。此類族群應依醫囑計算每日補水量。
  4. 迷信瓶裝礦泉水:長期飲用高礦物質水會加重腎臟負擔,建議一般人以煮沸過濾自來水為主。
  5. 起床第一杯水喝太晚:夜間水分流失,早晨未即時補水恐增加中風、心肌梗風險。建議起床前先坐起,喝250ml溫水。
  6. 怕上廁所故意少喝:有頻尿、糖尿病或攝護腺問題者常因不便而少喝水,反而加速疾病惡化。應積極治療頻尿問題,維持足量飲水。
  7. 冷天不想喝水:天冷也需補水,否則血液濃稠易引發中風與腎臟負擔。建議即使不渴也每兩小時喝水一次。
  8. 睡前狂喝水:夜間大量飲水會影響睡眠品質,引起頻尿、自律神經失調。晚餐後建議控制飲水,睡前三小時不超過150ml。
  9. 飲料當水喝:含糖飲料或加工茶飲不僅無法補水,還會增加腎臟負擔。建議以白開水為主,無糖茶為輔。
  10. 運動後猛灌水:劇烈活動後大量流失電解質,若只補水不補鹽,恐造成低鈉症。建議補充含鈉鉀的運動飲料或少許鹽水。

高敏敏提醒,喝水不是「多就好」,更重要的是「對的方法」。只要選對水質、適量分次補充,就能有效維持身體平衡,喝對水才是真的養生。

9 月 16, 2025
未命名設計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