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勞動部宣布明年基本工資調漲,月薪由28,590元提高至29,500元,時薪從190元調高至196元。然而,若以時薪計算,每月工作20天、每日8小時的打工收入可達31,360元,竟比最低月薪高出近2,000元,讓網友直呼「打工時薪竟超過正職月薪」,此話題迅速在社群引發熱議。
許多網友指出,近期短期打工職缺難尋,反駁缺工說法,認為真正原因是「企業挑工人」。有人分享自己屢次面試未果,痛批公司條件苛刻,開低薪卻要承擔多重職責,導致許多求職者望而卻步。另一派網友則認為,只要肯找,像補習班、餐飲、營隊助教等崗位還是能找到合適工作。

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,18%受訪者選擇兼差以分散風險,短期兼職最熱門的職缺包括文書行政、餐飲服務與理貨人員,這些工作多為門檻低、時間彈性的職務,適合學生與兼職族。發言人曾仲葳指出,基本時薪連年調整,雖提升了兼職誘因,但若企業只提供最低薪資,仍難以吸引人才。
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,今年9月兼職職缺瀏覽量比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2%,顯示第二收入成為不少人必要的生活策略。他建議求職者利用AI推薦、履歷健診等工具,提高應徵效率,並多鎖定缺工較嚴重的餐飲旅宿業,以增加找到工作的機會。
此外,張篆楷也提醒求職者注意近期網路詐騙案件頻傳,假冒高薪打工訊息層出不窮,求職時應選擇合法平台,避免提供個資或先行匯款,以免落入陷阱。整體而言,台灣勞動市場正面臨「薪資結構矛盾」與「供需不匹配」的挑戰,如何讓企業與勞工雙方達成合理共識,成為未來的重要課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