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抑制建商囤地、未動工現象,央行從多波打房政策以來持續收緊購地貸款條件,特別要求銀行限制建商在18個月內必須動工,逾期未動工的建商則需面臨貸款逐步被收回的局面,並且利率將隨之逐年上調。此政策的實行對大型建商影響相對有限,但對於中小型建商,逐步收回貸款並提高利率的措施無疑將大幅增加他們的資金壓力,甚至有可能衝擊到日常的資金調度。

嚴格限期18個月動工 銀行按比例收回貸款
央行在2021年推出購地貸款限制措施,規定建商在購地貸款撥付後18個月內需動工。若建商未依限期動工,銀行必須開始逐步收回貸款,並且提高利率。這一規定的目標是打擊市場上的養地行為,推動建商依規興建房屋,減少土地閒置所帶來的社會與經濟影響。
在實行過程中,銀行對未動工的建商採取的收回比例多為5%至10%。以一筆1億元的土地貸款為例,銀行最高可以撥付五成貸款,也就是4,000萬元,在18個月後未動工的情況下,銀行會收回5%至10%的貸款,等同於每年收回200萬至400萬元。這樣的處理方式讓建商必須重新考量資金運用的效率,並對土地項目有更明確的發展計畫。
利率加碼逐年增加 資金調度考驗建商現金流
除了貸款逐年收回的措施外,未依限動工的建商還會面臨利率逐年加碼的挑戰。行庫表示,這一政策的調整方式通常是每年加碼至少0.1個百分點,且每半年再次調整。對於資金流動靈活的大型建商來說,這樣的加碼措施影響不大,但對中小型建商而言,加碼的利率以及貸款逐步收回的雙重壓力,無疑增加了現金流管理的複雜度。部分中小型建商可能因此延誤其他項目的推進,甚至面臨資金周轉困難的風險。
政策逐步收緊 土銀與台銀不動產放款餘額達數千億
央行從2020年開始即祭出各項購地貸款管制措施,不僅限制貸款成數,並要求建商附上具體興建計畫、保留部分動工後撥付的貸款比例,並從2022年1月起明訂18個月為最長動工期限。兩大不動產貸款主力行庫台銀及土銀的不動產放款餘額顯示,至2023年底台銀放款餘額達1兆4,819億元,土銀則為1兆4,805億元,其中台銀與土銀的逾期未動工購地貸款分別占5.11%的比重,顯示市場上尚有許多建商未能按期動工。
防堵養地 央行多重政策推動建商落實動工
央行推行多項購地貸款限制政策,核心目的是加速建商將土地投入興建並落實動工,遏止土地閒置不動的情況。若建商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定原因未能按期動工,銀行在貸款契約中也需明訂未動工者將逐步按比例收回貸款,且加碼利息。此舉在鼓勵建商履行動工責任的同時,也希望降低投資投機行為,促進不動產市場穩定。
在持續加壓政策下,不少建商已陸續調整策略,並開始縮短購地至動工的時間,以因應逐年加重的貸款條件。在政策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,預期將逐步改變土地開發的運營模式,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,促使不動產市場向健康、穩定的方向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