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期股市波動頻繁,不少投資人開始重新思考資產配置策略,特別是針對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之間的表現差異,網友更直指「主動式ETF在震盪市中表現較為抗跌」。這樣的觀察引發市場關注,也促使更多人好奇:主動式ETF是否真的比較有韌性?
主動式VS被動式ETF 差異在哪裡?
ETF(Exchange Traded Fund)即指數股票型基金,分為主動式與被動式兩大類型。
- 被動式ETF:以追蹤特定指數為主,像是台灣50、S&P500等,其投資組合與指數成分高度一致,換股頻率低,操作簡單,內扣費用也較低,適合長期投資與穩健型投資人。
- 主動式ETF:由專業經理人主動選股與調整持股部位,目的是追求超越市場平均表現,策略靈活,換股頻繁,但也因此內扣費用相對較高。

抗跌真的靠主動?關鍵在操作與策略
市場震盪時,被動式ETF會因指數整體下跌而同步下滑,而主動式ETF若由具經驗的操盤團隊管理,能快速調整投資組合、汰弱留強,有機會減少跌幅、甚至轉守為攻,展現「抗跌」特性。
但這並不代表主動式ETF一定勝出。若選股不精準、操作判斷失誤,反而可能擴大虧損。因此,主動式ETF是否抗跌,與其操盤團隊的能力息息相關。
四大因素影響主動式ETF績效
- 經理人實力:選股準確度與風險控制能力是主動式ETF表現優劣的關鍵。
- 投資策略設定:是否聚焦單一產業、還是配置多元資產,會影響其表現穩定度。
- 費用結構:高頻換股與操作會增加交易成本,需權衡報酬與費用比值。
- 資金規模與流動性:過大或過小都會影響ETF交易效率與靈活操作空間。
選哪一種?投資人應量力而為
總結來說,主動式ETF並非「萬靈丹」,但在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時,的確提供更多操作彈性。投資人可依自身風險承受度、投資目標與資金部位,靈活配置主動與被動式ETF,達到攻守平衡、穩中求勝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