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AI近日針對旗下熱門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「ChatGPT」進行重大政策調整,自10月底起,平台將禁止用戶透過ChatGPT獲取醫療、法律及財務等專業建議。官方表示,此舉旨在降低使用者因依賴AI建議而產生的風險,但此變動也引發大量用戶不滿,部分人更揚言取消訂閱,指控OpenAI「向專業利益團體低頭」。

根據外媒《Financial Express》報導,一名Reddit用戶於10月31日指出,嘗試讓ChatGPT分析醫學影像時遭到拒絕,系統同時附上OpenAI於10月29日發布的新政策聲明。依照規定,ChatGPT今後不得提供任何醫療診斷、法律訴訟建議或投資操作指導;僅能以一般性方式解釋健康資訊、法律程序或金融概念。
消息一出,網路社群隨即炸鍋。許多用戶在論壇與社群媒體上抱怨,這三大功能原是他們最常仰賴的部分,「靠ChatGPT幫我省了不少律師費,現在都沒用了」、「母親抗癌期間,它幫助我們理解醫療資訊,如今卻被封鎖」。更有網友懷疑OpenAI可能另行推出付費版,如「ChatGPT醫療版」或「法律版」,質疑公司藉此尋求商機。
針對外界反彈,OpenAI發言人出面澄清,公司並非全面封禁,而是明確劃分「資訊提供」與「專業建議」的界線。ChatGPT仍能協助使用者了解健康、法律與金融的基本概念,但不再扮演「顧問」角色。發言人強調:「我們希望ChatGPT成為教育與學習的輔助工具,而非替代專業判斷的專家。」

分析指出,OpenAI此舉可能與法律風險與監管壓力有關。隨著ChatGPT被廣泛應用於醫療諮詢、法律判例與投資策略等敏感領域,若AI提供錯誤資訊,可能導致誤診、法律損失或財務損害。為避免潛在責任糾紛,OpenAI選擇預先收緊政策界線。
儘管官方強調此變更出於「安全與責任考量」,但對不少重度使用者而言,這次限制形同削弱核心價值。隨著網友退訂聲浪持續擴大,外界也關注OpenAI未來是否會再調整政策,或推出更明確區分專業用途的版本,以平衡使用者需求與風險控管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