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歐盟27個會員國於今日針對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加徵「反補貼稅」一案進行投票表決。最終在法國、義大利等10國支持,德國、匈牙利等5國反對,以及多達12國選擇棄權的情況下,歐盟同意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達35.3%的反補貼稅。此稅率加上現行10%的一般進口關稅,將使中國進口電動車面臨最高達45%的關稅壓力。該政策可能進一步激化歐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。
歐盟內部分歧加深 12國投棄權票顯憂慮
根據法新社(AFP)報導,法國、義大利等10個國家投下支持票,認為此舉是為了保護歐洲本土汽車產業,避免其在低價競爭中受到中國電動車的衝擊。德國及匈牙利則擔憂,此政策可能引發中國的貿易報復,進一步損害歐盟與中國的經濟合作。值得注意的是,多達12國選擇棄權,反映出不少歐盟成員國對該措施的實施仍有猶豫,擔心這項決定可能使歐中關係更加緊張。
歐盟執行委員會自去年10月起展開對中國電動車進行補貼調查,旨在查明中國政府是否透過大量補貼,導致中國製電動車以低價進入歐盟市場,進而損害歐盟本土汽車產業的競爭力。今年6月,執行委員會曾根據調查結果提出初步稅率範圍,並在多次討論後調整至目前的7.8%至35.3%之間。
中國電動車廠受影響程度不一
根據此次調查結果,針對不同中國電動車企業,歐盟執委會設定了差異化稅率。以特斯拉(Tesla)位於中國的生產基地為例,由於其配合度較高,稅率僅為7.8%;而未配合調查的上海汽車集團則面臨最高35.3%的稅率,成為此次反補貼稅政策下受影響最重的企業之一。
這項反補貼稅一旦實施,中國電動車輸入歐洲市場的成本將大幅上升,可能削弱其價格優勢,進而影響銷售表現。儘管如此,目前該稅率仍低於美國和加拿大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的100%懲罰性關稅。
歐中貿易磨擦恐升級 北京反對籲磋商
歐盟的決定很快引來中國方面的反彈。中國商務部隨即發表聲明,對此措施表示「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」,並呼籲歐盟透過對話與磋商解決貿易分歧,而非採取單邊行動。中國方面強調,歐盟此舉不僅會損害雙邊貿易的長期合作關係,也可能觸發中國採取相應的報復措施。
儘管歐盟強調加徵反補貼稅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競爭,但中國認為這是一種「貿易保護主義」行為。隨著歐中貿易緊張情勢升溫,未來中國可能對歐洲進口產品採取限制性措施,以回應歐盟的反補貼稅政策。
歐中貿易前景充滿變數
此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徵收反補貼稅,反映了歐洲在面對來自中國低價產品競爭時的防禦姿態,但同時也揭示了歐盟內部對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分歧。未來,歐中雙方的貿易關係將受到這項決策的深遠影響,是否會導致更大規模的貿易戰或是雙方尋求新的共識,仍有待觀察。
在全球貿易格局日益動盪的背景下,歐中之間如何在經濟利益與政策分歧中找到平衡點,將成為接下來歐盟與中國談判的關鍵焦點。對於希望拓展歐洲市場的中國電動車製造商來說,這項稅率的通過無疑是一項重大挑戰,未來能否有效化解衝突,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