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哈佛商業評論》曾指出,情緒智商(EQ)是從管理者躍升為偉大領導者的關鍵。同樣地,在人生的各個階段,情商的重要性都不容忽視。一項自1972年起,長期追蹤紐西蘭達尼丁鎮1000多名孩子的研究顯示,影響孩子未來生活滿意度與經濟穩定的關鍵,並非學業成績或家庭背景,而是他們能否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。

親子關係專家、親子互動日誌《BOUND》創辦人勞達(Reem Raouda),根據對200組家庭的觀察,總結出7個幫助孩子培養高情商的黃金習慣,值得每位家長學習:

1. 沉默的藝術

當孩子情緒失控時,父母以安靜的陪伴代替責備,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安撫與情緒調節。平靜的態度傳遞了對孩子的尊重,並為其建立起面對壓力的韌性。

2. 以身作則的情緒示範

高情商的父母會坦率表達自己的情緒,例如「我感到有點煩躁」或「這件事讓我很開心」,藉此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,並讓他們了解,每種情緒都可以被表達和接納。

3. 真誠道歉的力量

父母向孩子道歉並非失去威信,而是示範如何為錯誤負責。這教會孩子:錯誤並不可怕,修復關係才是關鍵。

4. 禮貌是自然養成的

比起強迫孩子說「請」或「謝謝」,父母以日常行為展現禮貌,能更有效幫助孩子內化這些行為,並學會由心尊重他人。

5. 重視孩子的每個情緒

孩子的煩惱對父母而言可能微不足道,但認真對待每個情緒能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價值感與情緒安全感,這是情商的重要基石。

6. 讓孩子學會解決自己的問題

父母應透過提問來引導孩子自行解決問題,例如「你覺得應該怎麼做?」這能培養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7. 耐得住無聊的能力

在充滿科技產品的時代,學會與無聊共處是一種能力。允許孩子體驗無聊,能激發其創造力,並學會與自己相處。

勞達指出,父母在日常中實踐這些習慣,不僅能幫助孩子提升情商,還能建立充滿信任與尊重的親子關係。這種環境,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穩、更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