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OpenAI 首度揭露 ChatGPT 的全球使用數據,顯示這款AI工具早已從工作輔助延伸到日常生活,甚至重塑人們的資訊處理與決策方式。
根據OpenAI與哈佛大學經濟學者David Deming合作發表的研究報告,自2022年推出以來,ChatGPT的全球週活躍用戶已突破7億,約占全球成年人口10%。僅2025年6月,平台每日處理訊息數就高達26億則,遠超2024年同期的4.5億。
報告揭示五大洞察,讓外界首次看見這款AI在真實生活中的使用樣貌:
一、ChatGPT「生活化」趨勢明顯,非工作用途占七成
2025年,多達72.2%的對話內容與工作無關,顯示ChatGPT早已跳脫「職場工具」定位,滲透至學習、娛樂、生活建議等日常場景。研究估算,僅2024年,美國用戶因使用ChatGPT帶來的「消費者剩餘」經濟效益高達970億美元,反映其潛在社會價值。
二、主要用途:查資料、找建議、改文章
三大最常見的用途分別為:
實用指引(29%):包括健身飲食建議、旅遊規劃、學習技巧、創意靈感等。
資訊查詢(24%):查時事、食譜、旅遊地點、比價建議等。
寫作與編修(24%):修改簡報、社群文案、翻譯、潤稿、摘要等。
這些使用情境凸顯ChatGPT不只是搜尋引擎的替代品,更是個人化決策輔助與數位文書助手。
三、「寫程式」使用率不到5%,AI神話需重新審視
儘管外界熱議AI寫程式能力,實際上,「技術協助」用途在2025年僅占5%左右,其中「寫程式」佔比僅4.2%。反而多數用戶將ChatGPT當作查資料、記錄資訊與輔助決策的工具,說明其定位更偏向知識管理與生產力提升。
四、用戶結構更多元,男女比例翻轉、年齡層差距縮小
ChatGPT的用戶不再是科技圈男性的專利。報告指出,2025年女性用戶已略多於男性(52% vs. 48%)。年齡上,雖然18至25歲年輕人仍是最大宗(46%訊息量),但26歲以上的用戶使用率正穩定成長,且在工作用途上占比更高。
此外,中低所得國家的用戶增長速度遠高於高所得國家,顯示AI工具的普及正跨越經濟與地域界線。
五、不同職業、同樣使用方式:資訊蒐集與決策支援
從工程師到行政人員、從醫師到教育工作者,所有職類用戶最常用ChatGPT的方式驚人一致:幫助整理資訊、做決策、提升文件品質。
報告指出,在41種工作活動分類中,有七大類就佔了81%的工作訊息量,其中最常見的是「紀錄資訊」與「決策/解決問題」。這顯示ChatGPT的價值並不在於自動取代人力,而是成為知識工作者的第二大腦。

(圖/示意圖)
結語:AI不一定顛覆,但正在重塑我們的思考與工作方式
這份報告提供了一個重要觀察:AI的真實影響,不在於未來是否取代人類,而是今天就已悄悄改變我們的資訊獲取與決策方式。ChatGPT不只是高科技的新玩具,而是逐漸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與知識工作的核心工具,真正實現「每個人都能用的AI」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