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市場瀰漫「AI泡沫化」疑慮,美股科技股全面受挫,包括輝達(NVIDIA)、特斯拉(Tesla)、高通(Qualcomm)等重量級公司股價皆大幅下跌。電影《大賣空》主角原型麥可.貝瑞(Michael Burry)放空輝達與 Palantir,更讓市場情緒雪上加霜。然而,產業專家指出,這波股價震盪與其說是AI泡沫,不如說是市場情緒反應過度,實際上企業對AI的長期投資仍持續穩定成長。

工研院今日(11月5日)舉辦「眺望2026—AI產業趨勢研討會」,探討AI產業鏈的未來走向、AI Agent驅動下的應用創新與智慧製造發展。主持人、產科國際所研究副總監徐富桂表示,AI正如同當年網際網路興起一樣,已滲透至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,從家電到工業設備皆可見AI技術應用。他強調:「AI泡沫化只是金融市場的短期議題,從產業角度來看,企業在伺服器、晶片等AI硬體的投資腳步並未放緩,反而持續穩定成長。」
徐富桂進一步指出,AI正從「虛擬智慧」邁向「實體智慧」的關鍵轉型期。隨著AI技術從雲端與軟體延伸至實體應用,未來將看到更多機器人、無人機及智慧工廠等自動化場域崛起。他提到,阿爾巴尼亞近期任命全球首位AI部長「Diella」,象徵AI角色正從輔助決策邁向具獨立思考與執行力的「AI代理人」(AI Agent),預示著全球產業正進入新一輪自動化革命。

針對市場泡沫疑慮,徐富桂認為,金融市場本就存在操作與波動,投資人真正應該關注的,是美中貿易戰與地緣政治對供應鏈的衝擊,而非AI泡沫本身。他表示:「股市上上下下才有人賺錢,真正的風險來自國際政治與產業結構變動。」
產科所分析師林建良則分享,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新研究指出,約有150位企業高層與300個AI應用案例顯示,員工普遍自發使用多種AI工具,形成所謂「影子AI經濟」。該研究發現,目前僅約5%的AI專案帶來明確營收成長,但其餘95%仍具龐大潛力,顯示AI產業尚處於長線成長初期。
整體而言,雖然市場短期震盪引發對AI泡沫的憂慮,但產業專家普遍認為,AI發展已進入穩健落地階段,從雲端應用到實體產業的轉變正在重塑全球科技版圖。換言之,AI並非泡沫,而是正準備開啟下一波產業革命的關鍵力量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