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醫療資源緊張與民眾網路掛號需求攀升,「AI代掛號」服務悄然興起,業者利用高速網路與自動化技術,標榜提高掛號成功率,吸引無法順利掛號的病患付費委託。然而,這種新型態搶號手法也引發醫療院所高度關注,紛紛強化資訊防護機制,以維護公平就醫權益。

Nurse talking with a patient at counter
隨著醫療資源緊張與民眾網路掛號需求攀升,「AI代掛號」服務悄然興起。(圖/示意圖)

醫院指出,近來興起的代掛號服務多透過自動化機器人、AI模組等手段搶占網路掛號名額,甚至能模擬真人操作以規避現有驗證系統。對此,各大醫院紛紛出招反制。

台大醫院醫務秘書莊永裕表示,台大採用「延遲機制」與「真人驗證」兩道關卡防堵異常掛號。當系統偵測到掛號速度異常,即視為可疑機器人操作,將自動延遲反應;同時要求輸入圖片中的英文字母與數字,驗證使用者身份。這套機制每月可擋下高達3,000筆異常掛號紀錄。不過莊永裕也坦言,若業者使用更進階的技術模仿人類行為,如放慢速度或準確辨識圖片驗證碼,未來辨別將更加困難。

長庚醫院則針對初診病患保留現場掛號名額,強調即使網路額滿,現場仍有機會掛上,確保民眾能順利就診。行政中心執行長游進邦指出,系統亦會對同一人於同一時段掛號超過3科提出警示,避免資源遭濫用。此外,如遇門診滿額情況,院方也會協助轉介其他同科醫師,減少病患等待時間。

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,該院對初診不設限掛號名額,並保留部分現場名額,若民眾不指定特定醫師,即可在該時段內獲得診治,亦可由醫師視情況加號。他也提醒民眾避免使用非正式平台掛號,以免個資外洩或產生不必要費用。

北榮在技術防護上則採用雲端監控與流量防護機制,能即時偵測短時間內的重複請求與異常流量來源,透過流量清洗、中斷連線等方式主動阻擋攻擊,並限制每人每日掛號次數及重複預約行為。馬偕醫院也同步加強防護,針對異常IP暫停掛號功能,同時持續優化防機器人演算法。院方建議,若有轉診需求,民眾可持轉診單至轉診櫃台掛號,避免依賴不明平台。

4882427
面對AI搶號潮,醫院強化資訊防護成為新常態。(圖/示意圖)

面對AI搶號潮,醫院強化資訊防護成為新常態。醫療院所呼籲民眾應善用官方掛號管道,避免落入代掛陷阱,確保自身權益與醫療資源公平分配。

10 月 3, 2025
未命名設計 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