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台灣生育率長年位居全球倒數,不婚不生早已成為年輕世代的普遍選擇。除了高房價與育兒成本,職場對婚育族群的不友善待遇,正成為無法忽視的隱形壓力。
根據1111人力銀行近期調查,51.6%的女性上班族表示在婚育後曾遭遇職場不友善行為。最常見的五大情況包括:請假遭刁難(48%)、考績受影響(32.6%)、職務被調整(29.8%)、遭主管或同事刁難(28.8%)、以及被暗示不得請育嬰假(21.1%)。
調查也發現,31.3%的女性曾被暗示婚育會影響升遷,另有兩成女性直言自己在職場上遭到排擠。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指出,這樣的工作環境使得許多原本願意生育的年輕人選擇退縮,反映出台灣職場制度與文化仍未準備好支持婚育族群。
「當請育嬰假會讓人擔心被邊緣化,升遷因此受阻,那麼再多的生育津貼也難以改變低生育的現況。」曾仲葳表示,唯有職場制度改革與文化轉變,才能真正讓員工放心規劃人生。
儘管如此,仍有企業嘗試走在前面。福懋科技提供每胎2萬元生育獎勵與每月育兒津貼,日月光則自建幼兒園,提供長時間托育服務,解決員工的接送與照顧問題。明基材料則擴大陪產假、產檢假與育兒津貼,積極打造友善家庭政策。
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強調,政府若僅以津貼刺激生育,效果將十分有限。他建議推動六大改革方向,包括擴大醫療與托育資源、增加育嬰假補助、鼓勵婚戀交友等,從根本改善婚育環境。

專家預警,台灣將於2028年失去人口紅利,勞動力結構將面臨巨大挑戰。職場若仍對婚育族群不友善,不僅影響個人選擇,更將牽動整體經濟與產業競爭力。未來政府與企業如何攜手改善職場生態,將是破解少子化的關鍵一役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