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感到胃脹氣或消化不良時,許多人會嘗試自行按摩腹部來緩解不適,但隨意的按摩手法可能不僅無法達到效果,還可能導致症狀惡化。中醫指出,正確的按摩手法能促進氣血循環,幫助脾胃調理及消化系統恢復正常功能,建議民眾瞭解正確手法,避免使用錯誤的按摩方式。

錯誤按摩手法:反而加重腸胃負擔

中醫強調,腸胃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腹部中央的腹主動脈,正確按摩手法應順應血液流向,從腹部中央向兩側輕柔推動,促進氣血運行。然而,以下兩種常見的錯誤按摩手法,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:

  1. 錯誤1:直接按壓胃部
    不少人在感到胃脹或消化不良時,會用力按壓胃部,希望能快速緩解症狀。但這樣做反而會增加胃部壓力,尤其對於有胃炎、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的患者來說,過度用力可能引發疼痛或使症狀惡化,甚至造成腸胃黏膜進一步受損。
  2. 錯誤2:腹部畫圈按摩
    許多人認為順時針畫圈按摩能促進腸胃蠕動,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可能干擾氣血運行。腸道的蠕動方向是順時針,但血液循環卻是由腹部中央向兩側流動。如果按摩手法以順時針方向進行,可能會在左下腹和右上腹形成血液循環的阻礙,導致局部供血不足,使症狀更加嚴重。

正確按摩技巧:順應血流 緩解不適

為達到舒緩胃脹氣與消化不良的效果,正確的按摩手法應遵循以下步驟:

  • 從腹部中央開始,向兩側輕柔推動:將手掌輕放在腹部中央的腹主動脈處,以輕柔的力度向左右兩側推動,配合深呼吸,能幫助促進氣血流動,改善腸胃的血液供應。
  • 避免過度用力或重壓:在進行按摩時應注意手法的力度,過重的按壓可能對脆弱的腸胃組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,建議以輕柔的手法慢慢進行。
  • 搭配中醫調理效果更佳:中醫強調按摩的同時,可搭配中藥調理,從內而外改善腸胃問題。常見的中藥配方如桂枝湯能調和氣血,黃芩可清除體內炎症與熱邪,枳實與神麴有助於舒緩腸胃氣滯,小茴香則能促進消化。

案例分享:中醫調理搭配正確按摩 1個月改善胃酸逆流

一位長期受胃食道逆流困擾的英文老師,在嘗試多種治療無效後,轉而尋求中醫調理。中醫師建議配合正確的按摩手法,並開立以桂枝湯為基礎的中藥方,加入黃芩、枳實、神麴與小茴香等藥材,幫助疏通腸胃氣滯、緩解逆流現象。經過四週的治療,患者的胃酸逆流與夜間胃痛問題明顯改善,睡眠品質也大幅提升。

醫師提醒:正確手法搭配中醫調理,改善腸胃功能從根本出發

醫師強調,正確的按摩手法能有效幫助腸胃氣血循環、促進消化,若再配合中醫調理,能從根本改善腸胃問題,避免長期依賴藥物治療。面對胃脹氣或消化不良等問題,民眾應避免隨意使用不當手法,以免反效果。建議在出現長期不適時,諮詢專業中醫師,透過系統性的調理來達到改善健康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