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秋冬季節的來臨,氣候乾燥寒冷,皮膚問題再次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。乾癬、濕疹、異位性皮膚炎等皮膚疾病,特別容易在這段時間反覆發作,令許多民眾苦不堪言。聖元中醫院長鄭愛蓮醫師指出,秋冬季節不僅外界環境變化會對皮膚造成影響,內在體質不調和生活壓力也會加劇皮膚症狀的發作。她提出中醫觀點,幫助大家有效保養,避免皮膚困擾。

秋冬皮膚病頻發:乾癬與濕疹更容易惡化

鄭醫師表示,秋冬季節是乾癬和濕疹的高發期。乾癬通常是由肝腎氣虛、免疫力下降所引起,這一季節的乾燥寒冷天氣容易使病情加重,皮膚會出現紅腫乾癢,並且脫屑增多。而濕疹與汗皰疹則常常由體內濕氣過重、代謝不良引起,寒冷天氣更容易讓濕氣滯留,導致皮膚發炎、乾裂,甚至出現脫皮現象。異位性皮膚炎(俗稱「四彎風」)則主要表現在四肢的彎曲部位,如肘部內側、膝部後側等,這類病症通常因為體內外環境變化而加劇。

秋冬濕疹、汗泡疹易復發:氣候與生活壓力雙重影響

鄭醫師提醒,濕疹、汗皰疹雖然多發於春夏季節的氣候交替期間,但在秋冬季節,尤其當氣候濕冷、體內濕氣積聚時,這些皮膚問題仍然可能反覆發作。此外,生活壓力也扮演著重要角色。無論是換工作、生活作息改變或是情緒壓力過大,都可能成為皮膚疾病復發的誘因。再加上秋冬季節的海鮮盛產,部分人喜歡食用螃蟹、蝦等食物,這些食物的高蛋白質含量可能也會引發過敏反應,讓濕疹症狀更嚴重。

老年人與更年期女性,秋冬乾癢加劇

除了上述問題,秋冬乾癢對老年人和更年期男女也特別常見。鄭醫師解釋,隨著年齡增長和荷爾蒙變化,皮膚的油脂分泌減少,容易造成乾癢和脫屑現象。她曾收治一名70多歲的老太太,因為過度控制飲食、攝取的營養不足,導致皮膚乾癢問題加劇。鄭醫師建議,這類患者除了使用保濕乳液外,應增加富含油脂的食物,如虱目魚肚、雞腳、豬皮等,從內外共同改善皮膚狀況。

冬季洗澡宜注意:避免熱水過長沖洗

寒冷的冬天,許多人喜愛泡熱水澡來驅寒,然而過度的熱水洗澡反而會使皮膚更乾燥,油脂流失加劇,特別是對於有濕疹或乾癬的人更為不利。鄭醫師建議,冬天洗澡時水溫不宜過高,時間也要適當控制,避免長時間沖洗造成皮膚過度脫水。同時,洗澡後應選擇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,避免含有過多香精的護膚品,最好選擇富含羊脂成分的保濕乳液,以達到最佳潤澤效果。

(以上為示意圖)

中醫治療:從根本調理體質,避免病情反覆

中醫治療皮膚問題強調整體調理,治療不僅是局部塗抹藥膏,還需從根本調整體質。鄭醫師指出,乾癬、濕疹等皮膚病的治療需要因應不同的體質來進行調理。例如,乾癬患者因為血虛風癢,治療上需補血養氣,而濕疹患者則應以補氣養陰、祛濕為主。尤其對於乾癬等慢性疾病,治療需要長期堅持,從體質的根本調整入手,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。

鄭醫師強調,皮膚病的治療不能僅依賴外用藥物,醫生的指導和正確的生活方式是促進康復的關鍵。秋冬季節,除了注意保暖和飲食,保持規律的作息、減少壓力,也是預防和改善皮膚問題的重要步驟。

總結來說,秋冬季節皮膚問題易發作,及早做好保養與調理,從飲食、生活習慣到內外治療,才能更有效地預防和改善皮膚乾癢與濕疹等問題,讓肌膚在寒冷的季節中依然保持健康與光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