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手機應用程式(APP)功能日益強大,流量消耗成為許多用戶關注的焦點。根據國際eSIM業者Holafly最新公佈的「最吃流量APP排行榜」,不少台灣人愛用的熱門APP紛紛上榜,而冠軍得主竟是許多人日常使用的YouTube。調查顯示,YouTube僅需5分鐘就會耗掉高達193MB的流量,成為當之無愧的「流量怪獸」。
YouTube奪冠 5分鐘消耗193MB流量
Holafly此次的測試分別在蘋果iPhone 15 Pro Max和小米紅米9手機上進行,模擬使用者日常使用APP的情境,關閉Wi-Fi並測量各大應用程式在5分鐘內的流量消耗狀況。結果顯示,YouTube以5分鐘耗掉193MB流量的數據成為排行榜冠軍。這主要是因為YouTube在用戶切換至高畫質播放(如1080p)前,系統會預先下載完整影片內容,以確保觀影品質,這使得用戶即便只觀看短時間影片,也可能消耗掉大量數據。
Disney+與Prime Video緊追其後 串流平台成流量大戶
位居第二的Disney+在5分鐘內耗掉150MB流量,與YouTube相比僅少了約43MB。第三名的Prime Video則為97MB,而Netflix和Apple TV則意外地僅消耗53MB與44MB,遠遠低於YouTube的流量消耗。相較之下,Spotify則是串流平台中表現最佳的APP,僅使用7MB流量,即便聆聽音樂也不易造成流量超支。
地圖、社群APP也「吃流量」 Google地圖與Facebook榜上有名
除了影音串流平台之外,許多生活實用及社交APP的流量消耗也不容小覷。Uber和Snapchat在5分鐘內各消耗102MB及101MB的流量,名列前茅。至於常被台灣用戶用來導航的Google地圖(Google Maps),則以5分鐘耗掉87MB流量位居第六,顯示地圖服務在背景加載路線及圖片時會不斷消耗數據。
而在社交平台部分,Instagram(IG)及Facebook分別位居第10名及第11名,5分鐘消耗量達69MB與65MB。對於那些熱衷於瀏覽圖片、影片的用戶來說,這些社交平台雖然比影音串流APP消耗量少,但隨著使用時間的累積,流量的消耗仍然不容小覷。
使用提示:非吃到飽用戶應提高警覺
Holafly的報告提醒,雖然目前不少台灣用戶使用4G或5G吃到飽方案,但對於沒有吃到飽服務或出國漫遊時使用eSIM的用戶來說,應特別留意這些高流量消耗的APP,以避免流量迅速被「吃光」。使用者可以透過降低影片畫質、關閉自動播放及減少高流量應用的使用時間等方式來降低流量損耗。
流量怪獸排行榜Top 10
- YouTube:193MB
- Disney+:150MB
- Prime Video:97MB
- Uber:102MB
- Snapchat:101MB
- Google Maps:87MB
- Instagram(IG):69MB
- Facebook(FB):65MB
- Netflix:53MB
- Apple TV:44MB
透過這份「流量怪獸」排行榜,台灣用戶可以更了解各大APP的流量消耗情況,避免不知不覺間被這些「流量怪獸」吃掉大筆流量,進而更有效率地管理個人的數據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