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up of fresh grinding coffee
每日適量飲用3至4杯咖啡,可降低糖尿病風險約25% 。(圖/示意圖)

不少人飯後習慣來杯咖啡解膩提神,但網路上流傳「飯後喝咖啡會讓血糖升更快」的說法,讓許多糖尿病前期或血糖不穩的人擔心是不是該戒掉這份小確幸。事實上,專家指出,關鍵並不在於咖啡,而是「怎麼喝、搭配什麼吃」。

2011年由加拿大圭爾夫大學發表的研究指出,在攝取高脂飲食後再喝咖啡,受試者的血糖值平均比未攝取脂肪者高出65%。研究認為,咖啡因會加劇油膩食物對血糖的負面影響。但這樣的結論引發許多誤解,讓部分民眾誤以為「咖啡讓血糖失控」。

東元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彗倫指出,該研究觀察時間較短,反映的只是咖啡因短期刺激腎上腺素的作用,使血糖暫時上升。「若拉長觀察期,咖啡反而有助於穩定血糖,增加胰島素敏感性。」他補充,瑞典、荷蘭與日本的世代研究皆證實,每日適量飲用3至4杯咖啡,可降低糖尿病風險約25%。

但「適量」是關鍵。黃彗倫提醒,大量攝取咖啡因雖有益代謝,卻也可能引發血壓升高、心悸等副作用。建議選擇無糖黑咖啡或少量加奶的版本,避免攝入多餘糖分或乳糖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鮮奶攝取量。

功能醫學營養師呂美寶也指出,許多民眾忽略真正導致血糖失控的,其實是「高油脂與精緻澱粉」的搭配,如加工肉品、奶油麵包等。咖啡只是放大了這些不良飲食的效果。她建議,「與其擔心咖啡,不如先改掉油膩或高升糖指數的飲食習慣。」

至於咖啡能否「解油膩」?兩位專家一致認為這是錯覺。咖啡本身並無分解油脂的功能,真正的作用是提神、刺激腸胃蠕動,讓人感覺較輕鬆。而關於運動前喝咖啡能燃脂的說法,則屬於間接幫助,因為咖啡因會釋放脂肪酸進入血液,但最終仍需靠運動才能完成脂肪燃燒。

最後,對於「空腹喝咖啡」是否提高糖尿病風險的疑問,專家強調,若前一晚睡眠品質差,加上早晨空腹飲用咖啡,確實可能加劇血糖波動。但重點在於「睡不好」才是風險來源,而非單單一杯咖啡。

總結來說,飯後喝咖啡不必恐慌,只要不加糖、控制攝取量、避免高油脂飲食相伴,就不會成為血糖失控的元兇。咖啡,仍然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兼具享受與健康的好選擇。

5 月 14, 20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