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保制度再為癌症治療寫下新頁!中央健康保險署(簡稱健保署)於4月17日召開第75次藥品共同擬訂會議,通過將免疫療法擴大納入健保給付,涵蓋「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第一線」、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」及「早期三陰性乳癌」三大癌別,預計114年6月起生效,造福全台逾3,400名癌症病友,年預算達32.95億元。

接軌國際標準 強化治療效果
肺癌、大腸癌與乳癌為我國癌症發生率前三名,健保署為提升病患存活率,積極導入與國際接軌的免疫療法。根據臨床試驗數據,美商默沙東藥廠pembrolizumab(商品名:Keytruda)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,能顯著延長中位整體存活期11.4個月,而於三陰性乳癌與轉移性大腸癌亦展現明顯療效提升。此外,羅氏藥廠atezolizumab(商品名:Tecentriq)與化療聯用,在肺癌患者中中位整體存活期延長達4.8個月。
國際指引支持 健保加速審核
依據2025年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(NCCN)指引,兩款免疫療法藥品均列為高等級治療選項,並獲主要HTA組織建議給付。健保署亦與國內化療藥廠協商,調整藥價,確保健保資源合理運用並強化藥品供應鏈韌性。
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,本次擴增給付範圍,歷經多次協商與專業審查,未來將持續於可負擔財務架構下,逐步與國際治療指引接軌,提升癌症病友的治療選擇與存活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