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隨著3C產品深植日常生活、戶外活動時間銳減,近視儼然成為台灣學童的「全民疾病」。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,國小一年級新生近視率已達19.8%,升上二年級飆升至38.7%,到了六年級更突破70%,每10位學童即有7人近視,情況令人憂心。
眼科專家林昕穎提醒,近視防控不能等,應依年齡階段採取不同對策,從兒童、青少年到成人,三階段管理才能有效預防惡化。
一、兒童期:假性近視黃金治療期
12歲前為假性近視高峰期,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會讓睫狀肌緊繃,導致視力暫時模糊,但眼軸尚未拉長,仍具恢復空間。
林醫師指出,家長切勿急於配鏡,應先就醫確認是否為假性近視,並落實好習慣:
- 閱讀距離30公分
- 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
- 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
- 減少3C使用時間
此外,食補偏方無法治療近視,切勿誤信。
二、青少年期:防止惡化,控制高度近視
青少年階段眼軸快速成長,度數每年平均增幅50至100度,若超過500度即為高度近視,併發症風險大增。控制近視進展的方法包括:
- 夜戴角膜塑型片(OK鏡)
- 低濃度散瞳劑
- 周邊離焦眼鏡或控制型隱形眼鏡
- 視力訓練及定期檢查眼軸變化
林醫師建議,應量身訂製近視控制計畫,依個別需求調整治療策略。

三、成人期:穩定後考慮雷射矯正
成年後若度數穩定超過一年,可評估進行近視雷射手術,改善視力困擾。林昕穎提醒,手術前須確保角膜厚度足夠,無乾眼症等禁忌,並由專業眼科醫師評估適合的手術方式。
視力問題不容忽視,林昕穎呼籲:「從小做好視力管理,是守護清晰視界的關鍵,全家人一起重視用眼健康,遠離近視風險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