颱風丹娜絲侵襲南台灣,不僅重創農作物,也推升蔬菜價格。高麗菜每斤從28元漲至35元,讓不少民眾質疑是否有人趁機哄抬物價、牟取暴利。對此,菜販出面喊冤,強調實際毛利微薄,「站一整天,賺得還不如工讀生一小時的薪水」。

在社群平台發文的菜販廖炯程指出,這波颱風造成產地農損、運輸中斷,加上市場供需失衡,價格自然受到影響。他舉例,高麗菜一簍成本約900元,重約30公斤,清理去損耗後可販售約32斤。若每斤售價35元,單斤毛利僅約7元,總毛利224元,還未扣除搬運、租金、水電、人力與損耗等開銷。
「那只是毛利,不是淨利。」他無奈說明,實際上,扣除各項成本後能賺的不多。有時為了促銷不得不降價至每斤32元,毛利更只剩下4元,整籃最多賺128元,「還得看天氣、人潮、賣不賣得完,有時賣不完的只能扔掉。」
面對「菜蟲」罵名,廖炯程表示相當無奈。他指出,有些北部民眾不理解南部受到的颱風影響,誤以為颱風只是輕風細雨,質疑菜價上漲是哄抬行為。但實際上,颱風來前菜農為防損害會提前採收,品質下降;風雨過後產地多處淹水、道路中斷,供貨量明顯減少,「這些都是價格上漲的現實因素。」
此外,菜販也面臨消費習慣的變化。他說,許多家庭早在颱風前就已囤菜,導致風災後幾天買氣疲弱,即使進價提高也不敢隨意漲價,只能自行吸收成本,「菜賣不出去就只能爛掉,不像其他商品可以慢慢賣。」
對於外界批評市場趁機漲價,他語重心長地說:「我們不是不顧良心哄抬價格,而是背後有太多你看不到的成本與風險。」更感嘆多年來無論颱風、疫情還是地震,菜販始終在第一線工作,風吹日曬,卻常被誤解為圖利的「菜蟲」。
「被罵早就習慣了,但我們還是會站在這裡,因為有人需要煮飯,我們就有存在的價值。」他這麼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