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,尤其是上班族,由於工作繁忙,許多人選擇將大部分工作集中完成後,再安排時間進行運動,以為這樣能夠平衡長時間久坐對健康的負面影響。然而,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警告,這樣的生活方式並非萬全之策,長時間坐著不動仍會帶來嚴重的健康風險,甚至可能增加早逝的風險。

久坐的危險超乎預期

李思賢指出,根據2016年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《刺絡針》(The Lancet)上的一項研究,久坐與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及早逝等多種健康風險呈現高度相關。這項由運動醫學專家Ulf Ekelund及其團隊進行的研究,整合了16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,涵蓋了來自不同國家的100萬名參與者,並追蹤了他們長達2到18年的健康狀況。

研究結果顯示,久坐超過8小時的人與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風險較高。特別是那些每天活動量不足30分鐘的人,久坐時間長的危險更加顯著。即便是那些每天進行60至75分鐘高強度運動的人,若每天仍然坐著超過6小時,某些健康風險仍然存在。這意味著,僅靠運動無法完全抵銷長時間久坐所帶來的傷害。

久坐對身體的多重影響

李醫師進一步解釋,久坐對健康的危害不僅限於體重增加或新陳代謝下降,這是一種全身性、長期的健康問題。當人們長時間保持坐姿時,身體的能量消耗會顯著降低,導致新陳代謝率減慢。這樣的情況容易引發肥胖、胰島素阻抗,進而提高2型糖尿病的發生機率。此外,血液循環也會受到影響,特別是對心血管系統的損害,增加了心臟病的風險。

不僅如此,久坐對骨骼和肌肉系統也有不利影響。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,容易導致肌肉僵硬,特別是腰背部的疼痛問題非常普遍。當久坐成為一種常態,身體的肌肉力量會逐漸下降,靈活性變差,從而增加了運動受傷的風險。

更為嚴重的是,久坐與慢性發炎密切相關。李醫師指出,慢性發炎是許多重大疾病的基礎,例如心血管疾病、癌症等。長時間久坐會增加體內發炎因子的水平,這些因子會加速疾病的發展。因此,久坐並不只是單純的「缺乏運動」,它還會從生理層面造成多種健康風險。

如何有效降低久坐帶來的風險?

既然久坐如此危險,如何避免或降低其對健康的負面影響成為關鍵。李醫師強調,單靠運動並不足夠,必須從日常生活習慣著手進行全面調整。他建議,首先應該儘量避免長時間保持靜止姿勢,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家中,每隔30至60分鐘就應起身活動幾分鐘,例如簡單的伸展運動或在辦公室內走動。

此外,將日常活動融入生活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。例如,在工作中可以使用站立式工作桌,讓自己保持站姿;上下班時,選擇步行或騎自行車代替開車;甚至在辦公室內,也可以用樓梯代替電梯,這些小細節都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日常活動量。

李醫師還建議,對於那些工作性質難以避免久坐的上班族,應該在一天的時間內規劃出固定的運動時間,並確保運動強度足夠,例如快走、跑步或進行一些有氧運動,這些都有助於提升身體健康。更重要的是,不要將一天的運動集中在某個時段,而是應該將活動分散在整天中,這樣能更有效地對抗久坐所帶來的傷害。

重新審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

在科技進步與現代化生活方式的推動下,久坐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的「常態」。然而,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久坐對健康的長期危害,無論是上班族還是一般民眾,都應該重新審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

透過調整日常活動習慣、避免長時間久坐,我們可以大幅降低這種隱形的健康威脅。最終,健康生活並不只是在工作後的「補償」,而是從每一個日常選擇中逐漸累積,讓我們的身體在每一個時刻都保持活躍,這才是對抗久坐帶來的健康風險的最佳解方。